近日,一则“男子徒步罗布泊无人区,最后一条视频主角‘换人’”的消息蹿红网络,引发广大网友关注。
事件主角文雷是一位北京的徒步爱好者。2025年1月30日,他在自媒体账号公布自己即将徒步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计划,言语间满是对这场探险活动的期待。2月21日,文雷再次更新动态,称已抵达无人区,其后,他坚持每日在自媒体打卡,记录自己的徒步进程。
文雷每日进行徒步记录更新 图源:文雷自媒体账号
然而,到第9天,当网友们一如前几日去看他更新的视频,却发现主角“换人”了。视频中,文雷身旁多了一位警官,表情严肃又不失耐心地说:“我是敦煌市公安局雅丹派出所民警,今天在景区巡逻时发现了未经许可计划徒步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文雷先生,我们及时对他进行了劝阻。”
文雷与雅丹派出所民警在视频中共同出镜 图源:文雷自媒体账号
据雅丹派出所所长徐海瑞——与文雷共同出镜的民警,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介绍,派出所是2月24日看到文雷宣布要徒步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视频。其后,立刻开始寻找文雷。由于无人区大部分区域没有移动通讯信号,无法打电话联系,只好通过视频给文雷留言,告知其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危险性和相关规定,希望他能放弃这一危险计划。
徐海瑞说,通过文雷更新的视频可知晓,他正从敦煌市区往罗布泊方向徒步。这段路长达100多公里,他已走到沙漠边缘地带,但还没真正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为确保在进入罗布泊无人区前截住他,派出所加大了巡逻力度。
雅丹派出所所长徐海瑞给文雷留言 图源:网络
2月27日,正在玉门关至雅丹公路上巡逻的民警发现了徒步的文雷,立即对其展开劝导。文雷当即表示,愿意遵守相关规定。在民警确认文雷所带的食物、饮用水充足,且身体状况也良好之后,同意他沿着玉雅公路继续徒步,并约定在40公里之外的雅丹公安检查站(也就是雅丹派出所)碰面。
2月28日傍晚,文雷抵达检查站,主动联系民警,并在检查站吃了晚饭和留宿。交谈中,民警再次对其进行劝导。最终,文雷彻底放弃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想法。
3月1日,雅丹派出所所长徐海瑞和文雷按照此前约定,站在雅丹派出所门口,拍摄了警示教育视频。
截至发稿时,文雷与雅丹派出所所长徐海瑞合拍视频的点赞量已超198万,留言量也过12万。有网友调侃文雷“满脑子都是再次出发的计划”;也有人庆幸他被及时劝阻,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危险。
文雷此行从前8天到第9天的戏剧性反转,瞬间点燃了大众的好奇心:罗布泊无人区究竟有着怎样的神秘与危险,能让民警如此紧张,千方百计地阻止这场“看似勇敢的冒险”?
探秘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神秘土地,承载着自然演化的史诗与人类文明的兴衰。它曾是塔里木盆地的 “生命之眼”,如今却以极端的地理环境与厚重的历史底蕴,成为地球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秘境之一。
地理密码:从“大耳朵”到盐漠奇观
罗布泊,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北依库鲁克塔格山,南抵阿尔金山,西接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望河西走廊,其干涸湖盆在卫星影像中呈现出形似“大耳朵”的独特轮廓——这一地质奇观,实则是湖水退缩过程中形成的盐壳层叠加所致,明暗相间的环状盐壳,记录着不同滞水期的水文变迁。而“耳垂”部分,则是喀拉库顺湖注入形成的三角洲。湖区地表覆盖着坚硬的盐壳,厚度达10至60厘米。盐类矿物,以石盐、石膏为主,在阳光折射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周边雅丹地貌群与干河谷交织,构成地球上最干旱的景观之一:年均降水量不足2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700毫米以上,昼夜温差可达40℃。
自然史诗:从汪洋到荒漠的演化
罗布泊的形成,可追溯至4亿年前的古生代,这里曾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水域,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等众多河流奔腾不息,汇聚于此,使其成为塔里木盆地唯一的尾闾湖。那时的罗布泊,水域广阔,水草丰美,是动植物的栖息天堂。第三纪时期,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盆地西高东低的地势逐渐形成,罗布泊成为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的终极归宿。中更新世晚期,罗北凹地进入盐湖阶段,沉积了厚达百米的盐类地层,为现代钾盐资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上游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气候变化,塔里木河断流,罗布泊于1972年彻底干涸,湖面迅速消失,甚至在卫星影像中留下了“耳孔”状的最后干涸区域。
文明印记:从楼兰到核爆烟云
作为丝绸之路南道的咽喉,罗布泊见证了楼兰文明的兴衰。位于罗布泊西岸的楼兰古城遗址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4世纪因环境恶化而废弃,其消失之谜至今未解。近代以来,这里又成为中国核工业的摇篮: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在此引爆;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成功;1964至1996年间,这里共进行45次核试验,其中23次为大气层试验。这些试验,虽对环境造成影响,却为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命禁区:生态救赎与资源传奇
罗布泊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属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最低气温为零下20℃,寒风如刀;夏季酷热,地表温度飙升至70℃以上,酷热难耐。全年降水量极少,年平均降水量仅20毫米,不足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的三十分之一,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使这里的每一滴水都显得无比珍贵。
不仅如此,这里风沙肆虐,3月至5月是多风季节,6月至8月为大风季节,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超过60天,狂风裹挟着漫天的沙尘,遮天蔽日,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风沙吞噬。
尽管环境严酷,罗布泊仍孕育着独特的生命奇迹。面积6.12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野骆驼的主要栖息地,种群数量从2000年的430峰增至2022年的680峰。保护区内还栖息着雪豹、藏野驴等珍稀动物,以及梭梭、胡杨等耐旱植物。
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的钾盐储量极为可观。1995年,罗布泊开启了钾盐开采的新篇章,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2012年,在罗布泊坡北地区,地质勘探人员又有了重大发现——超大规模的镍矿床,这一发现,再次让罗布泊成为焦点。
科学探索:从“死亡之海”到研究热土
20世纪80年代,卫星影像中的 “大耳朵” 引发全球关注。中国科学家通过雷达遥感发现,罗布泊古湖盆面积远超此前认知,东湖被西湖沉积物覆盖的部分揭示了其曾达1万平方公里的规模。地质学家还在罗布泊发现超大型镍矿床,为新能源材料开发提供了资源储备。近年来,随着冰川融水与地下水补给,罗布泊局部水域面积出现扩大迹象,这一现象,为研究干旱区生态恢复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罗布泊,这片被称为“地球之耳”的土地,既是自然伟力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文明的试验场。从烟波浩渺的内陆湖,到神秘的盐漠;从楼兰古国的繁华,到核爆烟云的升腾,罗布泊都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四大无人区的诱惑
罗布泊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无人区,先后有中国顶尖生物化学专家彭加木、著名探险家余纯顺罹难于此。2023年7月,罗布泊更因非法穿越,发生一起自驾车队4人罹难的惨剧。
无人区,尤其是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羌塘这四大无人区,因何让人为之痴迷,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探险?
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无人区最吸引人的地方。无人区,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有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纯粹的面貌——地貌复杂多样,沙漠、戈壁、荒原、峡谷等各种自然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位于新疆的罗布泊因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干涸而成为 “死亡之海”,气候极端干旱,地形复杂,盐壳广布,历经岁月侵蚀而形成的雅丹,在夕阳余晖下仿佛一座座神秘古城,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是摄影爱好者和探险者的挑战之地。
阿尔金山位于新疆、青海和西藏交界处,属于高原荒漠地带,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寒冷,多冰川和高山湖泊,生态系统原始,有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动物。阿尔金山无人区有雪山、冰川、沙漠、沼泽、草原、湖泊,可能一天中会遇上四季,沙尘暴,雨夹雪,冰川雕琢着山脉,沙漠吞噬着湖泊,生灵在绝境中繁衍,光影在瞬间变换——阿尔金山无人区以最纯粹的姿态诠释着自然的力量。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之一,平均海拔4600米,气候恶劣,寒冷多风,湖泊众多,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的雪山冰川,洁白无瑕,高耸入云,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宛如人间仙境;
羌塘位于西藏北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被称为 “世界屋脊的屋脊”,气候严寒,氧气稀薄,有藏野驴、藏原羚等大量高原野生动物。羌塘无人区的草原湖泊,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成群的野生动物在这里自由驰骋,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述极致美景,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成为吸引人们前往无人区探险的重要原因。
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本能。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不断地探索未知,寻求新的发现。无人区,作为地球上人类涉足较少的区域,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奥秘,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无人区,或许会发现新的物种,或许会揭开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或许会探索到大自然的新规律。这种对未知的渴望,让人们踏上无人区的探险之旅,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和危险,也无法阻挡前进的脚步。
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心理需求,也是无人区吸引探险者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安逸,很多人渴望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极限。无人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理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挑战与解压的平台。在无人区探险,需要具备强大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去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困难,如恶劣的天气、迷路、缺水和食物等,只有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成功穿越无人区,获得战胜自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如何安全穿越无人区?
2017年,羌塘等四大无人区联合发布公告,明确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穿越属非法行为。但国家无人区科考队以及通过相关管理部门报备的穿越活动依然可以正常开展。
2019年,罗布泊保护区发布禁止开展旅游、探险等人类活动的通告。但仍会有一些人会在没有报批的情况下,擅自进入罗布泊。
?关于严禁在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等人类活动的通告 图源:网络
罗布泊无人区探险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即使做好充分准备,仍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科考等活动首先必须事先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成行,以确保万一遇险有后援。其次,每一个科考、探险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毅力和专业知识,谨慎对待每一个细节,确保自身安全。以下是安全穿越无人区应注意的事项:
办理相关手续
穿越罗布泊无人区,因部分区域分别属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军事管理区,在进入之前,必须向林业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军事管理部门书面申请,办理合法的通行手续。禁止未办理手续而擅自闯入,避免非法闯入禁区而面临的法律风险。
了解当地环境和气候
地理环境:罗布泊地区地形复杂,有沙漠、戈壁、盐壳等多种地貌。要提前了解这些地貌特点和可能遇到的危险,如流沙、陷坑等。
气候条件:罗布泊地区气候极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要根据不同季节准备相应的衣物和装备,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还要关注当地的天气变化,避免在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下出行。
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
沙漠驾驶技巧:在罗布泊无人区,车辆是主要交通工具,因此应具备熟练的沙漠驾驶技巧,如在沙地中行驶、爬坡、过弯道等,避免车辆陷入沙坑,以及沙漠行驶脱困的能力。
野外生存技能:包括如何寻找水源、搭建庇护所、辨别方向、处理伤口等。此外,还要掌握常见的沙漠动植物知识,避免误食有毒植物或受到野生动物攻击。
准备充足的物资
足够的水和食物:罗布泊气候干旱,水源稀缺,每人每天至少准备5升水,以满足饮用和基本生活需求。食物要选择高热量、高营养、易保存,如压缩饼干、肉干、坚果等。水和食物,还应遵循“双备份原则”。有了足够的物资、装备,即便陷入险境,在原地等待救援,起码能坚持两天以上。
合适的车辆和装备:车辆要选择性能良好、越野能力强的,如改装的越野车,并配备备用轮胎、车载电台、GPS 导航仪、卫星电话等。同时携带帐篷、睡袋、防潮垫、炊具、照明设备、急救药品等必备装备。
开通“中国户外预警救援互助平台”:向平台报备探险活动,确保一旦遇险,能及时获救援。
规划路线和行程
制定详细路线:出发前,要根据科考和探险活动的目的,结合本次探险队的能力和经验,制定合理路线。可以参考前人的探险记录,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路线要避开危险区域,如军事禁区、未开发的荒野等。
合理安排行程:鉴于罗布泊无人区的特殊性,行程安排要留有余地,避免过度紧凑。每天的行程不宜过长,要给车辆和人员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团队协作
人员组成:首先要有具备资质的专业探险领队,且探险团队不宜人数过多,一般4~8人为宜,成员要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如驾驶、维修、医疗等。
团队沟通:在探险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作,相互照顾、相互支持。制定明确的团队规则和应急方案,确保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应急处理
应急物资:探险队应携带AED、急救药等应急救援物资,如拖车绳、绞盘、灭火器等,以应对车辆故障、火灾等突发情况。
应急计划:制定详细的应急计划,包括遇到恶劣天气、车辆抛锚、人员受伤等情况时的应对措施。明确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向外界求救,以及救援人员到达之前的自我保护方法。
中国探险协会标准起草小组于2023年制定了《无人区安全穿越指南》的征求意见稿(登陆中国探险协会官网可下载PDF版,官网地址:http://www.chinacaa.com.cn/),从无人区安全穿越的行前准备、行进装备、行进管理等多个方面给予指南,以期加强无人区穿越探险者的风险认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从而有效保障无人区穿越者的人身安全,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推动无人区穿越的健康发展。
《无人区安全穿越指南》
扩展阅读(点击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