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牛人|余贝:退伍军人8年追梦,单挑世界最险天空
最新动态
牛人|余贝:退伍军人8年追梦,单挑世界最险天空
2025-05-095
余贝


2016年,在新疆的一次滑翔伞体验,彻底改变了余贝的人生轨迹;1年后,他毅然放弃部队优厚待遇,投身滑翔伞运动。


从事滑翔伞运动8年,余贝实现了“世锦赛、世界杯、红牛穿越赛”三大梦想,持有多个滑翔伞直线200+km越野纪录。这一切,源于他每年500+飞行小时、20+国际比赛的坚持。


作为2025年入选“红牛X-Alps阿尔卑斯极限穿越赛”的亚洲唯一选手,余贝将代表中国挑战这项世界公认最艰苦的比赛。于他而言,滑翔伞不仅让自己与天空零距离,还促进了心态成长。他认为,最好的飞行,永远是下一次。


余贝还精通滑翔伞的中英教学,努力推广滑翔伞运动,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滑翔伞不再遥不可及,使普通人也能实现飞行梦想。他期待更多中国人能看到中国之翼登上世界之巅。



2025REBULL X-ALPS奥地利红牛阿尔卑斯极限穿越赛,公布了入围正赛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一个中国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余贝,作为亚洲唯一入选的选手,将代表中国,挑战这项被誉为世界上最艰苦的比赛。


余贝入选红牛阿尔卑斯极限穿越赛    图源:余贝


在部队的14年,培养了余贝敢于冒险、迎难而上的品质。从修理飞机到自己飞向云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的冒险,用8年的时间站在全球顶尖冒险赛事之巅。余贝说:“如果只是停留在目前,不勇敢迈开步,那么,永远看不到山背后的风景。”


 “红牛阿尔卑斯极限穿越赛”2003由探险家汉内斯·阿奇创立,灵感源于德国飞行员托尼·本德徒步与滑翔结合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壮举。赛事以阿尔卑斯山为舞台,通过22年的迭代,从区域挑战发展为全球顶尖冒险赛事标杆,融合极限飞行、耐力徒步与战略智慧,持续吸引世界顶级运动员突破人类体能边界。

 

“今年的路线刚刚公布,1200多公里,穿越了阿尔卑斯山5个主要的国家,一共有16个打卡点。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双腿和滑翔伞带你去这些地方。在12天之内,会翻越阿尔卑斯的主山脉4次之多,所以,对选手的技术和精神是一种双重考验。”

 

难么?很难!


当今年正式获悉入选的时候,余贝才发现,“红牛X-Alps”的难度比想象中大很多,真的要去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但正因为这种难,才让他心跳加速,跃跃欲试。军人的精神品质是余贝的底色,军旅生涯给了他强健的体魄与稳定的心态。而他为这场出征,已经准备了8年:从参加国家公开赛,到世界杯,再到世锦赛,如今抵达飞伞的殿堂——“红牛X-Alps”。


余贝接受《牛人》栏目专访


01

要么飞,要么走


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峰足以把时间凝固,云雾在嶙峋的岩脊间翻涌,风到了峡谷之后急剧变向。这里的一切都变幻莫测。

 

一步又一步,选手们的呼吸在稀薄的空气中凝成白雾,而目光始终锁住天际线——那里,是下一个起飞点,是借风腾空的契机,更是与自然博弈的赌局。伞翼展开的瞬间,寂静轰然破碎,他们如流星坠入云海,在海拔上升时任凭气流托起伞翼,耳边裹挟着的是雪粒的嘶鸣。


2025红牛阿尔卑斯极限穿越赛路线图    图源:余

 

“红牛是要么飞、要么走的比赛,你必须在两方面都很优秀、都很拔尖。”

 

飞,意味着参赛选手要有很高的滑翔伞国际比赛的积分。要有很好的越野飞行距离,包括安全飞行的历史和记录。因为需要在阿尔卑斯山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利用大自然的风和气流,进行长距离飞行。

 

走,意味着参赛选手要有足够的马拉松、越野跑的经验和数据,必须背负着飞行所需的8公斤全套滑翔伞装备,在山野里行走、前进,寻找适合起飞的地点。

 

飞与走之间的切换,不断地消耗选手的体能和耐力。这既是人类对抗极限的缩影,也是红牛赛事被誉为“天空版荒野求生”的核心魅力。

 

余贝早就向往这样的一个赛事。它是超越所有普通飞行的一种比赛形式,是最接近于滑翔伞与人最初的一个连接。这种狂野的魅力,就是人类以血肉之躯去丈量阿尔卑斯的呼吸。

 

余贝的答卷跟全球上万名选手一样,被摆在那儿,等待组委会的挑选。这里并不是通过积分制去选拔选手,而是一场在答卷上就能分出高下的考验。


2019年,余贝只身去土耳其参加第一场国际竞速赛。比赛中竟遭遇伞翼大塌陷,伞绳崩断5根,在朋友帮助下修复    图源:余贝


他将以前参加的29场国际比赛的成绩和积分,以及飞行过的200多公里的轨迹数据给到组委会。还特别写下,飞跃阿尔卑斯山脉是他的梦想,中国的飞行员能够站在红牛最高飞行殿堂上也是他的梦想。

 

入选阿尔卑斯红牛穿越赛的那一刻,余贝控制不住喜极而泣,这是他连续申请的第四届,前三届都没有通过。这一次,让他8年来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其实我觉得这是中国滑翔伞整体的一个进步。


余贝说:“他们(红牛赛事组)相信中国人能够站在与欧美最顶尖飞行员一起竞技的舞台上。所以,他们愿意让中国人进来。今年所有35个飞行员中只有1个亚洲人,就是我。其他一共有17个国家,但大多数还是奥地利、法国、瑞士、意大利这些传统的滑翔伞强国。”


官网公布余贝入选红牛阿尔卑斯极限穿越赛    图源:余贝

 

余贝2016年开始飞行。那个时候,全国只有6000来号人参与滑翔伞这项运动,他的飞行编号是6854。现在,全国已经有2万多人加入这项运动。中国的年轻飞行员也越来越多,能够站上这项国际舞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

 

这是一种自豪,油然而生的自豪。



02

像鹰一样寻找热气流


7点半的闹钟刚响,余贝已经系好鞋带,按照日复一日的规定路线开启一天的训练。一般来说,上午他会做自行车训练,变速器发出金属刮擦声,汗珠顺着他的后颈滚进衣领,但这只是刚刚开始。快到中午的时候,登山包的重量比以往更沉,徒步攀登到山顶,还无暇欣赏此处的风景,山顶的横风拍打着伞翼,飞起来的时候,阳光将他的影子投射在云海表面,此时的他就像一只在云海里振翅的孤鹰。

 

即便落地后,训练也不会停止,他重复再一次徒步至山顶,再一次滑翔在天际。


2025年,余贝在外进行训练    图源:余贝

 

这些训练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余贝习以为常地说:“我并不会感到有特别大的压力,但是,这种顶尖国际比赛只要求好、更好与最好,所以,我是在朝着最好的方向迈进。”

 

余贝从202410月到12月就有2000公里的训练距离和18000千米的爬升。至20253月份,已经有3万米的爬升。他每天几乎除了睡觉,就是训练,一刻都没有停。

 

“红牛(穿越赛)的挑战我觉得于一切都是随机。”


余贝说:“首先越野飞行,它每天面对路线上面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一天、每一个地方的热气流也不一样,所以,充满随机。”

 

热气流是滑翔伞飞远的“燃料”,要在空中不断寻找并利用它。滑翔伞运动员在飞行中能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太阳照射地面,它会产生热的空气,空气会拖着滑翔伞往上走。看到鹰隼展开不动如山的双翼,实则是在气柱中惬意盘旋——它在寻找热气流。


“我们滑翔伞也是这样。我们带着仪表寻找热气流,它就会响,它的气压不一样,我们就会去转圈圈,然后越来越高。”

 

当伞翼切入这股垂直涌动的暖流时,滑翔伞运动员会感觉到座带传来温柔的托举力,仿佛有双无形巨手将人与伞稳稳托向云端。理论上是云有多高,他们就能飞多高。云就在身边,但却握不住,它就从身边飘走了。


2019年的213公里越野飞行    图源:余贝


“我们像鹰一样寻找热气流,然后飞得更远,盘旋一个又一个热气流,飞得更远,这是越野飞行。”在内蒙古的213km超长距离越野,余贝创造了当时国家的越野纪录,一个戏剧性转折让余贝记忆犹新——当飞行高度已降至临近降落标准时,盘旋的鹰群突然闯入视野。这些空中向导,引领他借助热气流,从百余米低空重新攀升至3千多米的高空,持续翱翔多个小时后,最终以213公里的直线飞行距离刷新个人纪录。

 

热气流是助力,也可能是一种无形的危险。余贝在西班牙飞行的时候,感受到带来的热气流非常剧烈,1秒钟能上升10米,就像坐上了超级高速的电梯,滑翔伞反复被拎上去又降下来,这对控伞的要求非常高。


余小贝在新疆飞行    图源:余贝

而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是阿尔卑斯山。在专业滑翔伞领域,阿尔卑斯山脉被公认为是技术难度极高的飞行场域。其地质构造形成的密集峡谷网络,使得气流经过时产生剧烈的方向畸变与能量重组。


“阿尔卑斯山其实没有特别具体的背风面,因为它的风随时都在变化,但对于我们飞伞来说,它的挑战会非常大。”余贝知道这次挑战远比想象中更难,日照强度、昼夜温差及风的强度呈现分钟级变化,中国主流飞行场域多为单峰山体至平原过渡,其气象复杂程度仅相当于阿尔卑斯山飞行的万分之一量级。

 

8小时会淘汰一个人,从起点开始。每天选手们都要去打点,最后打卡的人就会被淘汰。即便是如此残酷的赛制,余贝也保持着轻松的状态。平时的训练、强大的心理,可以让他在每一次飞行中化险为夷。



03

百万账单下的滑翔伞梦想


2016年,余贝第一次去新疆喀纳斯旅游。他看到从金色阳光照耀的湖面,飞下来的双人伞,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自己是不是也能试试看?

 

他揣着不多的钱,找到当地飞行的伞友,让他们带自己体验一次飞行。


2016年,余贝与新疆伞友一起飞行    图源:余贝

 

当余贝双脚离地的那一刻,整个身体像突然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拎了起来,不断上升。当伞翼吃满风的瞬间,世界突然被按了暂停键。他坦言,那一刻,是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降落前最后的空中盘旋,皮肤表层泛起奇异的酥麻。离开地心引力的这种感觉让余贝终生难忘。

 

返回乌鲁木齐后,余贝便着手寻找当地的滑翔伞爱好者群体。受限于当时信息、渠道闭塞,寻找伞友尤为艰难。他通过足球圈友人辗转引荐,得以接触到当地的飞行社群。当时,滑翔伞运动尚未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既无系统课程,也无分级标准,资深伞友们便以传统师徒制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他完成了人生首飞。这段首飞影像至今被完整保存。正是这次突破性的体验,让他清晰认识到,这项空中运动与自己生命轨迹的高度契合,由此立下将滑翔伞作为终身运动的坚定誓言。


余贝和师父——国家队主教练元林朝    图源:余贝

 

2017年,33岁的余贝离开了服役14年的部队。 

 

“这个是家人都不太支持的一个决定,因为他们觉得你放弃了那么好的工作,甚至在别人看来是一个铁饭碗,然后要去飞滑翔伞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东西。”余贝原本是空军部队的一名地勤,这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岗位。他的决定让父母很不理解,甚至为他担忧。“这都很正常。但我还是觉得,每个人的人生可以有些不一样,要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在部队任指导员时候的余贝    图源:余贝

 

滑翔伞这项运动的坚持,本质上源于自我驱动。随着时间推移,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余贝父母开始意识到,余贝的执着是看得见的行动轨迹。从最初的疑虑,到逐步理解,最终转化为无声的支持。当然,更有金钱上的支持。

 

“其实滑翔伞,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很烧钱的运动——你前期要投入非常多,才能到开花结果。”余贝在部队期间积攒下来的大多积蓄都投入到滑翔伞的装备之中,父母便包揽了他的日常开销。然而,这些投入,对滑翔伞这项运动来说,远远不够。

 

“红牛穿越赛)对我来说,今年比较大的一个困难,其实依然是资金。” 


尤其是“红牛阿尔卑斯极限穿越赛”,是在欧洲赛,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包括装备采购、专业团队聘用、跨国差旅——欧洲高物价区的食宿成本,整体预算高达近百万元人民币。尽管余贝得到了部分品牌的赞助,以及滑翔伞圈伞友给予的支持,但资金依旧是他需要去克服的最大困难。


余贝带小朋友练习    图源:余贝

 

余贝现在开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也带出来一些优秀的飞行员。他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未来,他还会继续往前走,没有什么困难无法被克服。

 

“哪怕这条路是黑的,我也一定要走到底,去迎接光明。”



04

人类的终极梦想


“人类3个终极梦想:永生、飞行、预知未来。”

 

飞行是人类已经实现的梦想。余贝回忆首飞时,地面与高空的风速级差往往能颠覆新手对自然力量的想象。

 

“当你起飞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瞬间,可能忘掉所有烦心的事情。你完全沉浸在那种丰盛中,沉浸在与大自然的交流当中。会让你觉得,原来人生还挺有意义——除了每天埋头工作以外,原来还有很开心、很放松的时刻。”


余贝谈论起飞行,总是掩饰不住的笑容,已然沉浸其中,似乎正在高空中看着夕阳、听着风,浑身放松,没有任何事可以打扰到他。高空中手机也不会响个不停,只有人与自然的共鸣。


余贝准备飞伞    图源:余贝

 

对于滑翔伞运动者而言,这项运动的核心价值,恰在于剥离竞技属性后回归本真的飞行体验。这种最原始、最本质的快乐,在孩童身上容易看见。


余贝的业余爱好是带双人飞行,尤其喜欢跟孩子相处,一起飞行。“我觉得这项运动给我带来的一个成就感,就是小朋友们对天空向往的意愿。”

 

与成年飞行者相比,青少年在空中的感受或许更加纯粹。他们不是专业飞行者,不会计算飞行参数,不在意热气流利用率。他们保持对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没有对高度变化的恐惧,注意力完全聚焦于云层触手可及的质感。

 

这种沉浸式体验,也是余贝为之兴奋的。 


2017年,余贝在浙江海宁大尖山飞行    图源:余贝

 

“空中俯瞰,就像打游戏从2D到了3D的感觉。原本是平面的2D世界,你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立体的,你会发现天际线原来就在你面前。”

 

或许很多中国家长会认为,滑翔伞是一项危险运动,但任何运动其实都会有一定的风险。既然接受这项运动,就要清楚地认识其背后的风险,通过技能的提升去降低或避免风险。保证自身安全是体验任何一种运动的首要选择。

 

“我们一定要敬畏这项运动,意识到它的危险性,并科学地提高技能、去避免它(危险)。”对余小贝而言,飞滑翔伞最好的一次飞行永远是下一次,这就代表着安全降落,下次再飞!“我可以去探险,我可以去追求极限,但我不会去盲目地冒险。”

 

在余贝看来,滑翔伞早已超越运动本身。他从一个新鸟只能飞300米、400米,到追随雄鹰飞到1000米、2000米;他飞到云的边缘,然后伸手就可以摸得到云;他降落之后,看到金红色余晖浸染天际,成群的马踏着烟尘,从他的身边跑过,鬃毛在夕照中泛着流金般的光泽;他们代表中国队在世锦赛喊到China的时候,中国滑翔伞运动站在了世界舞台,让人激动万分。 


余贝飞伞中    图源:余贝

 

“滑翔伞本身在中国来说是一个小众运动。我们希望群策群力,让这项运动得到更好的发展,把我们的经验传授给后面新的飞行员。我们不遗余力地传授给他们,然后让这项运动发展得更好,让中国的力量更多地在世界舞台上被看见。”

 

这是余贝对于滑翔伞运动的愿景,也是他未来奋斗的方向。



《牛人》是由中国探险产业行业协会创办的中国第一档探险家口述史视频节目。


《牛人》创办近7年来,已为3百余位中外探险名人录制,留下珍贵的采访实录。

欢迎自荐或推荐《牛人》嘉宾,让更多的人了解户外探险各垂直领域的“牛人”。自荐或推荐的嘉宾资料,请发邮件至anyi@caa1993.org.cn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