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皆在死亡的阴影下生活
它随时可能从幕后走到台前
结束这场生命的演出
B作为保护者,绷紧绳索,防止A继续坠落或二次受伤; D放绳使C下降并左移,C在岩壁上接近昏迷的A。此时,能看到血液从A的鼻孔中缓缓流出,紧接着听到A的呼吸有嘶鸣音。 D判断是鼻腔血流正在阻塞呼吸,要求C立即将A体位调整为头上脚下、再协助A下降。由于A已经失去意识,反转头脚位置非常费力,但C还是很快调整过来,此后嘶鸣音消失。 C与两名地面保护员协同,将A缓慢放到地面。
A被降到地面后,靠近岩壁没有移动(担心脊柱创伤),仰卧、头部略高于脚部。后给A头下放了背包和蛋槽坐垫。 脱下A的头盔,检查头部,未发现出血;后迅速检查了躯干、四肢和背部,也未发现出血。 此时,A苏醒,反复问「我怎么了?」对刚刚发生的一切没有记忆。询问她感知,她回复「头疼」、「特别疼」。再问她其他部位是否疼痛,回答否。A想挣扎坐起,被BCD阻拦,让她保持原位。 后脱下A的攀岩鞋,保持舒适度与血液循环,但未解下安全带(担心脊柱创伤)。 在检查中,仅发现A手肘处有一片皮肤擦伤,D用医疗包中一大创可贴覆盖。 此后A的意识为轻度昏迷,呼唤其姓名能睁眼应答,精神萎靡。应答后,刺激其四肢末端,反馈有触感。 此后A恶心,要呕吐。于是将其转成侧身位,以防止阻塞呼吸道。A呕吐血沫,其中有午饭。 由于温度较高、没有失温风险,因此仅在A身上盖了两件薄外套,身下没有放置其他材料隔离地面,以避免移动。 15:26(事故后约6分钟),测量脉搏是76/分钟,呼吸是24/分钟;15:38,脉搏是64/分钟,呼吸是30/分钟。我计划每10分钟测量,后因120医生接手急救,未再进行监测。 与此同时,C落地后立即手机呼叫120急救(有信号),报告现场情况,并在此后120急救车即将到达事故现场时,沟通景区开门、引导前往。15:50左右(事故后30分钟),120两医生到达现场。众人告知事故来龙去脉,并告知监测情况和初步判断——创伤性脑损、颅内压增高。医生进行血压、瞳孔等测量,并交由医生负责。16:06,开始输液。 此时,120医生表示,其只有硬质金属折叠担架,无法将A抬出崎岖山路。120救护车停留在二三百米外的通车路尽头,无法到达,必须呼叫消防救援。于是C立即呼叫119消防救援,我前往山下迎接。 此后消防队6人携带软担架到达。约16:30(事故后1小时10分钟、呼叫后40分钟),将A台上担架运往120急救车处。抬上担架后,A再次呕吐血沫。我们询问医生要送往哪家医院,大夫建议送往最近的一家军队医院。16:50左右,A被送上救护车。 17:10分左右,到达该医院急诊后做了头部CT,医生判断为颅内出血,医院无手术能力,建议转院。 此后,迅速联系并转往附近一家三甲大型医院,18:30到达该院急诊,行头部CT,显示为「右侧额叶及颞叶脑挫裂伤可能。右侧额部、颞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颞叶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左侧顶骨骨折」。当晚21点多,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顺利。 A于手术12日后出院。出院诊断为: 1. 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型;2.创伤性硬膜外出血;3.创伤性硬膜下出血。需全休3个月。目前在康复中。
扩展阅读(点击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