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尚自然与健康的当下,商业徒步越来越成为一种“新中式休闲方式”:
周末两天,逃离城市,去山野里走一走。晚上围炉煮茶、露营看星星,朋友圈一晒图,满满的“生活方式达人”的氛围感。
社交平台也顺势而起,徒步团、露营团、溯溪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只要你在平台刷过几次“户外”、“徒步”的词条,算法就会推荐十几个“超欢乐户外团”、“户外徒步天花板”。
与传统旅游产品不同,商业徒步的参与逻辑考虑更多的不是“去哪儿”,而是“跟谁去”。
真正的老玩家,挑团不看平台、不刷广告,只认几个靠谱的人或几个稳定的群。这些团,未必最便宜,路线也未必最新,但却有人愿意一去再去,只因那个“在前面走的人”让他们觉得值得信任。
正因如此,商业徒步的运营逻辑开始向私域运营倾斜:建群、收会员、组小圈、做回访……在这个“跟人不跟团”的行业逻辑下,领队不仅是路线执行者,更是活动的精神坐标,是一群人愿意出发的理由。
同时,这也让“领队”这一角色的标准变得更加复杂。
不可否认,对于休闲徒步人群来说,一个幽默风趣、能说会道,且擅长拍照的领队会收获更多好评。但在徒步的现实情境里,仅有上述优势,远远不够——真正让人愿意“跟着走”的领队,还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这种魅力,不是靠运营的文案堆砌,更不是靠朋友圈的滤镜美图加持。它来自丰富学识与经验沉淀后的判断力,来自山野磨砺出的从容。
然而,如此重要的角色,却正在流量与营销的喧闹中逐渐“被隐去”。
平台对内容质量、视觉表现,甚至粉丝数据,都有细致考量。唯独对“谁带队”这一关键变量,几乎不设门槛。关于领队是否有资质,是否具备急救知识、带队经验、安全意识、风险预判能力和紧急救援能力等基本素养,平台也少有设置筛查、认证或提醒机制。
翻开小红书,输入关键词“徒步 避坑”、“领队 翻车”,相关笔记动辄上百条,内容五花八门:
在队员受伤时仍催促赶路;
领队全程摆烂,“你们自己走,我走前面抽根烟”等着;
有女队员分享“被搭讪”、“深夜单独叫聊天”等边界模糊的骚扰经历……
表面看,是“门槛低、标准乱”,深层看,这是一个高度碎片化、低监管、平台导向失衡的灰色业态,且正在迅速扩大。
事实上,“户外领队”迄今没有被正式定义的职业类别,这也意味着领队们没有国家人社部统一的职业标准,也没有强制的持证机制。在此背景下,平台上大多商业徒步活动均以“临时组织 + 责任声明”形式运作,事故责任不清晰。
01 平台机制“去责任化”:流量优先,专业靠边
多数平台(如活动发布类App或社交平台),与商业徒步活动的关系更像技术中介,而非监督主体。平台衡量活动价值的核心指标往往是:
? 成团率
? 用户满意度(即行程舒适度、美照输出)
? 内容影响力(图文、视频的传播量)
而不是:
? 领队的风险管控能力
? 领队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与相关记录
? 带队责任事故追踪
这种算法导向的中介模式,激励了“会包装、懂内容”的运营方,“有经验、有知识”的专业领队就不再是重要条件。
02 用户意识误区:用“导游思维”消费徒步产品
很多初入户外的用户,依然用“跟团游”的思路理解“领队”——认为他只要“负责路线清楚、组织时间、拍照好看”就足够。
但商业徒步是一种非标准化+高不确定性的体验产品,面对的风险变量远远高于常规旅游——如天气突变、地质灾害、道路中断、突发疾病、队员冲突等紧急情况。
如果用户本身不具备对风险的认知,就无法识别一个领队是否具备“真正有价值的能力”。
而市场的筛选逻辑,也就从“专业”退化为“讨喜”。
03 责任界定模糊:事故频出,却无人为其买单。
为什么领队参差不齐?因为这一角色缺乏“身份认定”、“行业规范”、“平台责任”等基本要素,更被“流量经济”与“自我感动式消费”共同绑架,形成一个既庞大又脆弱系统。
怎么选一个靠谱的领队?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托付生命与信任的问题。
平台靠什么筛选领队?
有自我介绍和历史带团记录,但这些基本靠领队自己说;
有评分体系,但用户往往只凭“好不好玩”来打分;
靠粉丝量判断影响力,流量大的领队更容易曝光和组团。
结果是:经验充足的领队,排不过会拍照的;专业认真的,比不上会营销的。
和“正规培训”比一下,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国家的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对领队的要求非常系统,一个合格的户外领队,要学习:
?地貌识别、识图辨向、联络与定位等专项知识;
?路线设计与行前沟通:每一段路线都要提前踩线,制定应急退出点;
?团队心理与沟通技巧:如何识别“潜在风险队员”,怎么处理团员冲突;
?野外生存基础技能:扎营选址、防蛇虫咬伤、雨雪天突发状况应对;
?户外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理:如中暑、高反、扭伤、迷路的处理流程;
?还需要具备:急救资格证、户外责任保险。
领队培训的时长,根据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从几天到几周不等,且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要进行户外领队的“应知”理论知识学习,还必须通过不低于3天的“应会”户外实操;再经过理论和实操的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拿到“领队”证书。
中国探险协会往期培训班户外实操课程实拍
中国探险协会往期培训班户外实操课程实拍
很多人以为,领队是“玩得多、经得多”就够。
事实上,一个合格的领队,其底层素养,更像一位兼具组织力、判断力、责任感、领导力的“指挥官”。
专业且合格的领队需具备五大方面的能力:
? 领导力:团队的领导者,使人信服的活动权威领导者
所以,在商业徒步领域,领队的专业水平并不能靠“外在标签”判断,而应结合硬性资质、实际经验、组织能力、风控意识进行系统性评估。
对此,我们总结出一套【三维判断模型】,适用于平台选择和个人决策:
? 一维|资质判断:有“专业资质”吗?
? 从业资格:
国内:包括国家行业协会级别的中国探险协会(探险领队)、中国登山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户外领队】、山地户外指导员【初级、中级、高级】),以及地方协会级别的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高山向导【协作】员培训)、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高山协作证)等。
国际:国际登山和攀岩联合会IPGA(国际登山指导员)、国际野外教育联盟IOET(国际野外教育导师)。
? 活动内容应具备相应的技能等级认定,包括但不限于:攀岩运动员/教练/裁判员、攀冰运动员/教练/裁判员、山地绳索技术证书、IRATA绳索技术、CRAR绳索技术、驾驶证/特种驾驶/防御性驾驶证、潜水员/潜导/教练、急救员证(红十字会、美国心脏协会【AHA】、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等)。
Tips:建议选择有实缴资本的正规户外专业公司组织的商业徒步活动,其对领队的要求相对较高,筛选也较为严格。是否为实缴资本,可在相关网站查询。
? 二维|组织能力判断:能组织一场“安全有效”的出行吗?
? 活动筹备:应包含目的地的全部信息,详尽的行程规划、公共与个人装备清单与建议,人员健康和能力要求等。
? 风险控制: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退出、熔断方案;可能出现的气候与地质灾害、应急物资的准备与说明。
? 服务说明:明确领队在本次活动中担当的角色与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并确认是由宣传信息所明确的领队带队。
? 三维|风控意识与价值观:尊重风险,还是“鼓吹硬核”?
这个维度相对感性,但对判断也是很重要:
? 是否遵纪守法?是否传播“逃票”路线,“野生采摘”等无视法规的行为?
? 是否尊重自然、注重环保,身体力行地实践“无痕山野”?
? 是否尊重“个体极限”?还是鼓吹“挑战自我”、“不行就扛一把”?
? 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是“理性安全”,还是“刺激感官”、“极限爽图”?
真正专业的领队,不仅能带你完成一次挑战,更能带你安全归来。
中国探险协会致力于建立户外探险产业的各项规范与行业标准,其中首要的就是领队培训体系,并具备完备的课程设计与认证流程,以推动从业者的专业提升与安全素养建设。
《中国探险协会探险领队课程》是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探险领队技能培训课程,旨在执行户外活动和探险旅游的行业标准与相关规范,让户外运动和探险旅游活动的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及户外运动爱好者学习专业的户外探险知识与技能,明确探险领队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户外活动、探险旅游的价值观和保障户外运动、探险旅游活动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附:2025年下半年领队培训课程时间表
点击野玩儿小程序,报名领队培训,成为专业的“指路明灯”!
??
也可扫码添加培训客服,了解更多培训信息
??
扩展阅读(点击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