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很遗憾,丽江20岁失联女生被找到……
最新动态
很遗憾,丽江20岁失联女生被找到……
2025-07-095

是的,很遗憾,没有奇迹。

7月6日,在云南省丽江市白沙镇玉湖村至文海村徒步路线失联的大三女生程同学(为示尊重,下方隐去名字,以程X代指)被当地救援队找到,确认不幸身亡。

据搜救人员杨松介绍,7月6日下午,丽江玉龙蓝豹救援队在蓝豹发起人郭登耀的带领下,一行数人前往海拔近4000米的玉龙雪山腹地流沙坡区域展开搜救。


当日15时12分,救援队在一个悬崖下方发现了程X的遗体。


                                                                         ——来源:红星新闻

图片

搜救人员找到失联姑娘   图源:红星新闻

  本不该出事的地方…… 


7月伊始,一则寻人启事便刷屏户外圈。

社交媒体平台寻人信息显示,失联女孩程X系贵州省黔西南州人,年仅20岁,为贵州大学大三学生,有武功山等地的户外经验。

6月28日,程x从贵阳龙洞堡机场乘坐飞机,于6月29日凌晨抵达云南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并已经订了7月2日返回贵阳的机票,准备回贵阳做家教。

7月1日早上6:30时许,程x从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民宿出发,在玉湖村至文海村的徒步路线中失联。失联当天,白沙镇有阵雨,此后持续有雨。

在徒步过程中,程x经过了蚂蝗坝,并于上午09:02时在其所在驴友群发布信息说:“已到蚂蝗坝,没见到人,遇到三头牛和两条狗,暂时没看见蚂蝗。” 当日上午11点50分左右,程x又发消息称:“不爬了,我要下撤了,充电宝不行”。

此后,再无消息。这几句行程报备,也最终成为姑娘生前最后讯息。

图片
丽江玉湖村附近    图源:乌木

随后,家属在网络平台发布寻人启事。

7月3日,接家属求助,丽江蓝天救援队前往玉湖村附近某山域进行搜救,因当日下午突降大雨、大雾,导致无法进行搜救,队员们被迫回山下休整,随后继续搜救。

相关救援人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推测程x误入“七号树”方向——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未开发区域,系禁入区。

连日下雨,导致山体滑坡风险增加,搜救困难;且该区域地形复杂(多悬崖峭壁、植被茂密),信号极弱,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失联人员风险极大……

7月5日下午,丽江市气象局、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Ⅱ级预警。与此同时,搜救也持续进行:

玉龙县蓝豹应急救援中心综合救援大队根据玉龙县应急管理局的救援指令要求,召集山地救援专业队员,对警方提供的失联人员手机信号消失最后坐标值、失联人员可能的行为进行深度分析,确定搜救区域;再通过天气预报、实时卫星云图及流场情况,对天气情况进行研判,认为6日会有一个窗口期,大队决定于6日上午7:30分召集山地救援专业队员,携绳索、无人机等山地救援装备,对已研判确定的搜救区域开展搜救。


据介绍,通过近8个小时的搜救,于当日下午15:12分,在第二搜救区域找到疑似失联女大学生,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后续事宜已移交警方、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来源:红星新闻


图源:红星新闻

  可能只是脚下一滑…… 


至于姑娘遇难原因,专业人士推测大概率为失足坠崖。
逝者已矣。把关注点引向悲剧人物本身并无意义,痛心之余,我们更应当汲取来自事故的警示——关于滑坠和独行。
无独有偶,就在姑娘失联前两天,6 月 30 日,四姑娘山二峰发生登山事故,16岁香港男孩在攀登下撤过程中滑坠,“同行者的航拍机只在雪和石上面找到一滩血”。
四姑娘山管理局接报后展开救援搜索,12 时 40 分,第一批救援队在海子沟小沟崖壁上搜寻到失联人员,经医护人员现场诊断,该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雪山滑坠因其高海拔特性及更险恶的环境,自有一些难以避免的风险性。

如若没有经过特殊训练,滑坠后很难有效紧急制动,尤其在比较滑的冰雪路面上。四姑娘山滑坠事件中,有目击者网友曾称“由于天气原因,山上雪特别硬所以特别滑,然后由于雪比较厚没过了悬崖旁边的栏杆,以至于滑下去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

一般徒步过程中的滑坠受伤,若能得到及时救治,则有很大概率生还可能。但,有同伴及时救援或求救是必备前提。

很遗憾,遇难的姑娘是独行。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是否原本有生还可能,已然不得而知。

祁连山徒步    图源:默然
我们强调过很多次,户外切勿独行。

诚然,这种“一个人说走就走”的出行方式在一些年轻人或者经验相对丰富的人中极为普遍;即便在商业团队中,许多山友也都有独自行走的习惯。

只是,一旦有突发情况,“独行”的山野处境,足以致命!


正如山友@王百夫在一次留言中所说: 身体健硕,经验丰富,熟知环境,攻略细致,只能是活动的优势与基础。当你受伤的时候会寸步难行;当你饥饿难耐的时候会无力支撑;当你生病的的时候会天旋地转;当寒冷相伴的时候会四肢僵硬;当自然灾害降临在眼前的时候会感到回天无力……


我们需要自信,来面对户外的种种挑战;但更要承认,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太过弱小——有些时候,这种“弱小”无关年纪和经验。


图片

梅里北坡垭口下降中    图源:乌木


独行,无疑是把个体的弱小赤裸裸地暴露在自然的暴戾面前。由此导致的事故,早已屡见不鲜。


2016年12月25日,一位独自徒步贡嘎的47岁山友被《荒野游侠记》摄制组偶然发现,发现时人在帐篷内,已经去世。发现地位于海拔4900米的日乌且垭口下山到莫溪沟尾营地间之间某地,据推测可能是由于高海拔缺氧未得到及时救治导致。


一年之后,2017年12月,来自安徽芜湖的一位24岁山友在拉萨独自攀登启孜峰时失踪,几天后被搜救队员在海拔约6000处找到时,这位热爱山野的年轻人已无任何生命体征。至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天究竟遭遇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能做的  




“我情愿死在这美丽的大山里,也不要在医院冰冷的床上。”
美国知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盛赞川西美野的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充满户外的浪漫气息。但当前者真正发生时,尤其是本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时,总让人深感痛心和惋惜。

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山野、热爱生活,却把自己永远困进所爱之中。

祁连山徒步    图源:乌木

人生的意外并不能完全避免——不仅仅是在户外,但“听天命”之前,更重要的是“尽人事”。

比如,不独行,选择靠谱的队伍和伙伴;

锻炼体能,提升个人的户外能力和素质;

准备充足的装备,不在装备上“讨价还价”;

充分了解出行线路,做好心理建设;

不执著于“冲顶”,合理评估个人体能;

山野进行中保持警惕,尤其危险路段;

学习一些基础急救方法和户外风险应对方式……

最大限度做好出行保障,是出行永恒的要义。毕竟,户外没有什么万无一失,也没有什么理所当然。在与山野的博弈中,每一步,都要谨慎;每一步,都应敬畏。

走向山野,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愿逝者安息。


  扩展阅读(点击可跳转):

又爆“女团”徒步遇险,户外事故频发症结何在?

“松客”失联超40天,贡嘎如何才能安全徒步?

徒步穿越,你真的知道怎么“走”吗?

牛人 | 吕忠洪(海猫):学会自救,是降低户外安全事故最好的方式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