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艾布湖虽然风景优美,但是湖水有30米深,水温低、地形复杂、暗流湍急。
孩子跌落后,湖面下暗流像无形的手一样拽着父子俩不断下沉。有经验的渔民摇头叹气:"水下全是漩涡,水性再好也白搭,跟抽水马桶似的把人往下卷。"
后来打捞遗体的潜水员摸着冰凉的湖水说:"这水温,活人下去都够呛。"打捞持续了整整七天,最后在湖底岩缝里发现父子俩时,父亲的手臂还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根据巴伐利亚红十字会的数据,今年入夏以来,艾布湖已有27人葬身湖底。(27人这个数字是网上的,我表示怀疑,但是溺亡的人数不少,这是肯定的)
如果父亲对于艾布湖提前了解一下,对于湖里潜在的风险,特别是溺亡人数稍微有点概念,不至于冒失跳入湖中,至少应该报警后,观察湖中情况再施救。
很多年前,有次从泰国经香港回上海,回家后没几天,从电视上看到,同一航班的飞机遇到空中湍流,大部分乘客没系安全带,被抛到天花板撞成重伤。电视新闻里播放了乘客躺在担架上被抬下飞机的场景,当时真的有点儿后怕。记得之后一些国外航班会提醒乘客,要在飞行中始终系着安全带。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水汽增加,加剧了湍流强度。过去40年晴空湍流的发生次数增加了55%,未来可能再增100%-200%。
航空公司通常采用航线优化策略降低湍流风险,例如避开气象条件复杂的区域。但即便如此,仍无法完全避免突发湍流事件。
对于“晴空湍流”,绝大部分人完全不知道,这就属于“安全知识”的缺失。
而在航行过程中,尽量系好安全带,则属于“安全意识”。
这个安全意识,是建立在“安全知识”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知道有“飞行湍流”这回儿事儿,而且知道湍流不可预测,随时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可能对乘客造成严重伤害,而系上安全带是最好的防范措施。
当然,对于安全风险,我们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就可以了。
总不能因为怕飞行中的湍流,一直绑着安全带不上卫生间。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后,即便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艾布湖,该玩就玩,不能因为旅行中存在风险,就畏手畏脚,缩在家里不出门了。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讨论航行安全的事,不少人纠结于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我认为这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外的事,就不要多操心了。
在可以做到的范围内,选好机型、航空公司,甚至可以的话选好座位,在飞行过程中尽量系着安全带,其他的事,就交给老天爷吧。
问题是,老天爷的事儿归老天爷管,人能管该管的事儿,很多时候并没有重视并管好,这才是问题所在。
扩展阅读(点击可跳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