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为游客拍照解安全绳不幸遇难,假日出游切莫用安全换景色
最新动态
为游客拍照解安全绳不幸遇难,假日出游切莫用安全换景色
2025-09-302

近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海拔5588米的那玛峰雪山之巅,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登山向导滑坠遇难。


央视新闻报道该起事故


现场视频显示,一队登山者正于陡峭的雪坡行进。队伍前方,一名身着红色登山服的队员正处于蹲姿,在其试图起身的瞬间,身体突然失去平衡向前倾倒,随即开始沿雪坡滑坠。过程中,滑坠的登山者数次试图稳定身体,均未成功,最终从队友的视野中消失。

经调查,滑坠的登山者是一名向导,来自阿坝州小金县,虽非专业向导,但也有一定登山经验,平时务农之余也会带游客登山。


事发时,这支登山队正采用“结组攀登”的方式行进。队员们通过绳索的相互连接,形成安全保障。这种登山方式,能在队员万一发生滑坠时因绳索的牵扯而制动,同伴也能迅速实施救援,从而有效降低登山风险。

但这位不幸滑坠的登山者,给同伴寻找更好拍照角度,竟然解开安全绳,又在拍照完起身的瞬间被冰爪绊倒导致滑坠,最终坠落在海拔约5300米处,滑坠距离超过200米。


坠落处   图源:网络


当地一位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表示:“他很多动作都违规——冰爪放了,绳子解开了。如果冰爪不放、绳子不解,可能不会遇难。” 




  安全合规永远是户外活动的第一准则  



公开资料显示,那玛峰海拔5588米,位于四川省康定市境内,距离贡嘎山主峰的直线距离约8公里,为贡嘎山卫峰之一,系典型的初级技术型雪山。同时,因登顶难度低、山峰风景好,那玛峰常年吸引众多登山爱好者前来一试身手。


2024年8月,因那玛峰峰顶区域出现长约50米的冰裂缝,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暂停了所有登山活动的行政许可,后于今年重新开放。


那玛峰   图源:网络


根据相关规定,在登山前,登山者要向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提交包含登山计划人员构成、安全保障方案等在内的登山申请及相关材料,经协会、山峰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两级审核获得许可后,攀登活动才具备合法性。但甘孜州教育和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该登山队事前并未报备。


除了登山未获得批准,专业装备使用不当也是导致此次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虽然那玛峰是初级技术型雪山,但其海拔超过5500米,常规的基础安全装备——头盔、安全带、结组绳、冰镐和冰爪在攀登过程中缺一不可。


这些装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系统:头盔,可防御落石和滑坠时对头部的撞击;安全带,是绳索操作的基础;结组绳,能在队员滑坠时提供制动保障;冰镐,用于保持平衡和紧急制动;冰爪,确保在冰雪坡上稳定行走。任何一件装备的缺失或使用不当,都可能令整个保护系统失效。


一旦发生滑坠,结组攀登中的同伴需采取制动姿势,通过安全绳实施救援。与此同时,滑坠者需立即运用冰镐,实施自主制动:以标准姿势,双手紧握冰镐;迅速将镐尖全力刺入侧上方雪面;同时,利用身体重量向下方压紧镐头,通过持续施加压力实现有效制动。


而此次事故中,遇难者虽然配备了部分装备,但在关键时刻主动解开作为生命纽带的安全绳,使自身完全暴露在无保护状态。其次,他并未持握冰镐,使得他在失去平衡的瞬间,无法通过冰镐进行有效制动,丧失了最后的自救机会。


逝者已矣,哀思长存,但背后的安全警示必须被铭记。


在海拔5千多米的雪线之上,环境极端且容错率极低。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被放大为致命的灾难。


安全绳,是登山者对抗滑坠风险、维系生命的重要防线。为拍照而解开安全绳,等同于在最危险的境地,主动放弃了这最后的保障。


登山活动需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图源:央视新闻报道


同时,根据当地管理部门反馈此次登山活动属违规“偷登”。登山许可审批的本质,是通过专业审核确保攀登计划的安全性,让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在安全有保障下开展活动。绕过这一程序,不仅是对法规的漠视,更是对自身生命安全保障体系的主动放弃。


未报备违规登山,再到为拍照解安全绳,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折射出的都是对风险认知的不足和对安全底线的轻视。


安全意识,必须成为刻入骨髓的本能。



  户外安全,从每一次行前准备开始  



国庆长假将至,在全年户外出行高峰来临之际,这起悲剧为每一位户外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规避户外运动风险,不仅需要完善行业管理,更需要每位参与者从自身做起,将安全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要将安全落到实处,个人在出发前至少应做好三重准备。


对身体的全面评估


身体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装备”,身体的失灵,往往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出行前,请务必对自己进行一场严谨的评估。


健康状况筛查:是否存在不适合户外运动的基础性疾病,如未被控制的高血压、心脏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等。一次全面的体检,特别是心肺功能的检查,是出发前不容忽视的环节。


体能储备审视:登山、徒步或探险旅游,需要的是每日持续数小时的耐力、应对陡坡的核心力量,甚至背负重装的肩背能力。在出行前一定要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不要仅凭日常活动或“感觉良好”就贸然前往。


高海拔适应性:如果行程涉及高海拔,一定要提前进行阶梯式适应,了解自身对高海拔的适应能力。到达目的地后,也需要再次进行阶梯式适应。切不可贪图速度,或在身体发出强烈警告信号时仍凭意志力强行攀登。


心态与决策准备: 户外环境复杂多变,稳定的心态与理性的决策能力至关重要。出行前,要与队友明确沟通原则和决策机制。在天气突变、体能透支或路线难度超出预期时,果断放弃不仅是可接受的,更是负责任和专业的表现。


户外装备的准备与使用


出行前,一定要根据目的地的天气情况,科学准备相关装备,并进行严格的行前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功能可靠。任何细微的隐患,在极端环境下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有装备却不会正确使用,比装备不足更加危险。大家务必在出行前反复练习装备的使用,尤其是新购或久未使用的装备,务必在低风险环境中先行试用、磨合,充分了解,确保在危急时刻能够正确使用。


同时,必须针对突发状况制定应急预案并反复演练。建议在专业指导下,系统掌握滑坠制动、结组救援等关键技术,将应急反应转化为肌肉记忆,确保在危险来临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正确行动。


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安全防护,严禁在危险环境中随意解除保护装置,切勿为了拍照、便利或其他任何理由,将自己置于无保护的险境之中。


合规、环保出行与应急准备


户外运动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同时必须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周全的行前准备,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也是对公共资源的尊重。


合规出行:出行前务必确认目的地是否属于自然保护区、军事管理区等限制进入区域。可通过目的地官方公众号、官网查询相关政策,或直接致电当地管理部门咨询。违规进入,不仅面临处罚,更可能因缺乏监管和保障而陷入险境。


环保意识:真正的户外爱好者,不仅是自身安全的负责人,也是自然环境的守护者。在做好万全人身准备的同时,请务必践行 “无痕山林”、 “户外探险零废弃”原则,尊重当地生态与文化。安全归来的同时,只留下脚印,不带来任何破坏。


应急准备:提前了解活动区域信号覆盖情况,在无信号区域务必配备卫星电话。做好行前报备,告知家人或朋友详细行程、团队信息及最晚出山时间。同时,也需掌握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了解高原反应、失温、中暑等常见户外疾病的识别与处置方法。



  结语  



这次那玛峰的悲剧,是一个生命的逝去、一个家庭的惨剧,更是对整个户外探险行业的一次严峻拷问。它用残酷的方式提醒我们:在探索自然的征程中,“安全”二字,重若千钧。


中国探险协会作为中国探险产业的行业协会向全体户外从业者与探险爱好者呼吁:所有户外活动的参与者都应相互提醒、彼此监督,将安全置于首位,杜绝任何舍弃安全底线的冒险行为。让我们共同践行“安全探险、科学探险”的理念,用责任守护生命,用行动共建健康的行业生态。


户外探险的意义在于更好地理解生命。当安全理念深入骨髓,当责任意识流淌血脉,我们才能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远。

山峰永远矗立,而生命仅有一次。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警醒,愿每一次出发都能平安回家。



图片


图片


  扩展阅读(点击可跳转):

10人遇难、2人失联,户外探险遇山洪该如何辨别和自救?

网红沙漠越野遇难,户外探险安全警钟再响

近期户外事故频发,这些风险“盲区”你必须知道

暴雨频袭,夏季户外应注意哪些

夏季五大“热门”危险水域,你中招了几个?

很遗憾,丽江20岁失联女生被找到……

彭州山洪致7人死亡,模拟视频推演灾害成因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