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中国探险协会学术(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功举办。
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模式,聚焦“构建中国探险产业跨学科专业智库,助力文旅体高质量发展——中国探险协会学术(专家)委员会的使命与未来”主题,探讨中国探险事业的智力平台建设与发展路径。
中国探险协会主席韩勃、候任副主席宋胜利等莅临大会,与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常州大学等40多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机构的70余位知名专家、著名探险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探险科学的创新实践与探险产业发展路径,见证中国探险领域首个专业智库平台的成立。
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场“中国探险协会学术(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术专委会”)成立大会”由学术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沈镭研究员主持。
中国探险协会主席韩勃在致辞中对学术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强调专委会成立的宗旨,将在引领探险产业学术研究、规范专业标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对专委会提出构建探险理论体系、完成探险成果转化等期许。
中国探险协会候任副主席宋胜利宣读“关于成立中国探险协会学术(专家)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明确学术专委会的职责与目标,规范了学术专委会对外、对内的相关称谓。
宋胜利候任副主席宣读学术专委会批准文件
之后,主持人宣读首届中国探险协会学术(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由59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著名探险家构成。
韩勃主席为本届学术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英杰研究员颁发聘书,并与王英杰主任共同揭牌,标志着学术专委会正式设立。随后,王英杰主任为到场的学术专委会成员逐一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韩勃主席为王英杰主任颁发聘书,并为专委会揭牌合照
王英杰主任为到场专家、委员颁发聘书
报告环节,首先由王英杰研究员围绕“学术专委会的构成与职责”和“探险事业创新发展前景与机遇”两个部分作报告。
他介绍本届学术专委会成员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为主(49人,占比83.05%),吸收了部分行业协会、事业单位研究与管理人员(10人,占比16.95%),其中高等院校覆盖19所985/211高校;科研院所覆盖中科院、社科院、中规院等多个研究所;机关、企事业单位覆盖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气象局、故宫博物院等;成员覆盖全国19个省区、22个地市;专业/研究领域涵盖探险、地质、地理、文化、旅游、体育、生态、气象、资源、信息、管理等多学科、多领域,搭建了跨学科、跨领域、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他认为,我国气候多样,地形地貌类型齐全,历史沉淀深厚,各种景观齐全,探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开展探险与户外活动的最优场域,探险事业发展前景可期,未来将引领国际发展。并提出今后将依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探险+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的模式,形成良好的探险科技+探险产业体系,促进探险产业链升级迭代与可持续发展。
大会特别邀请中国攀登领域杰出代表、著名探险家、中探协学术专委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何川博士,以“攀登指引我前行”为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国内外极限攀登实践,分享了对于探险精神、技术挑战与科学认知的独到见解,生动诠释了探险活动中的科学认知、人文探索及自身的目标追求,引发在场嘉宾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
何川博士作《攀登指引我前行》的专题分享
下半场的圆桌学术研讨由王英杰研究员主持,与会委员和嘉宾围绕“探险学科的跨领域融合与创新实践”,从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体育健康、文化传承、灾害预防预警、区域可持续发展、新技术应用、新型装备等多领域视角,就探险科学体系构建和探险事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学术专委会未来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研讨主要聚焦五个方面:
1、加速探险的“学科化”与“科技赋能”,明确中国探险交叉学科理论基础搭建、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强调高科技探险装备研发与高质量服务保障供给的紧迫性,共识数字化与智能技术赋能探险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2、深化探险产业融合与模式创新,探讨“探险+”跨界融合模式的可复制、可应用和推广价值,分析探险产业链与服务链协同延伸潜力,凸显“可持续探险”理念对行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意义;
3、全面提升中国探险理论建构与国际行业地位,提出应加快深化专项学术研究、构建自主理论体系;
4、提出探险产业发展要积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区域探险资源向优质资产转化以及通过探险公园创建与规划、探险与户外活动开展等,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5、提出探险软实力建设,要积极识别和构建探险软实力体系,在标准建设、探险与青少年强体强心素质教育、文化自信方面开展研究。
委员们还提出了许多可落地性建议,如撰写专业资政报告并加强行业呼吁,推进国际探险公园建设、人才培养、智慧平台建设等有益举措,助力中国探险领域实现学术与行业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圆桌学术研讨(线下+线上)
韩勃主席作会议总结发言,指出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探险协会学术专委会的成立将有力推动中国探险产业的理论建设、标准制定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未来,协会将积极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行业发展中的决策咨询、科研引领与标准建设作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行业咨询、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推动探险活动从经验驱动向科学与价值驱动升级,为中国探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